你的下一位心理治疗师,何必是心理治疗师?

直播时代,主播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隔着电脑屏幕与心理治疗师见面已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心理治疗师都会通过远程问诊的方式为他们的病人服务。但你是否有想过,自己的心理治疗师会是一位Twitch主播呢?

尽管在不少人的印象里,Twitch只是一个游戏直播网站,但近些年来,Twitch也改变了许多。现在,游戏直播依然是Twitch的核心业务,但也有不少人在Twitch上画画、作曲或只是同朋友们聊天。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人们的沟通手段转向线上,Twitch的访问量一路水涨船高。在由Twitch主播们运营的社区里,心理健康相关话题也常被提起。于是,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直播也开始流行起来。

现在,心理健康志愿者与治疗师们都在利用Twitch直播接触有需要的人,并与之交流有关治疗的各项信息。一些直播看上去就像是正规的心理治疗,尤其是在远程诊疗越来越常见的现在。

一些进行心理健康直播的主播会边玩游戏边与观众分享自己同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斗争的经历,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这些主播并不全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例如Mxiety和DullonKg,他们称自己为心理健康志愿者,他们希望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来实现心理疾病在公众领域的去污名化。

“虽然现在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有所改变,但它仍然是一个让人羞愧的话题,”新泽西理工学院社会互动实验室教授Yvette Wohn博士在接受Polygon采访时表示,“对那些感到孤独的人来说,直播是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通过直播,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与自己相似的人,并相互交流彼此的境遇。”

在Twitch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讨论无处不在。即使是在那些与此无关的直播中,你也可以看见有关的讨论。还有一些主播专门为自己的直播加上了“心理健康”的标签,以此表明自己对讨论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开放态度。但Twitch并非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对于何为“心理健康直播”并无明确的定义,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上述的标签。实际上,就有不少ASMR直播在使用“心理健康”的标签。

“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标签的使用者是ASMR主播或心理健康志愿者,也有一些人希望通过这一标签让观众明白‘在这里你可以就心理健康相关话题畅所欲言’”,临床心理学家与游戏设计师Kelli Dunlap博士向Polygon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

相较于Twitter和TikTok上流行的心理健康类视频,Twitch上的直播像是它们的加长版本。在TikTok上,流行的都是一些符合病毒传播特点的短视频,这类视频一般通过列举心理疾病症状,旨在利用科普消除大众对接受心理治疗的羞耻感。TikTok和Twitter上的创作者们的初衷是好的,但他们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在他们视频中的错误信息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产生负面影响。还有相当数量的人会把这些视频当成是正规心理治疗的替代品,这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实际上,这些视频本应可以推动有需要的人前去寻求正规治疗,它应是治疗的补充,而非替代。

相比之下,Twitch上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士——如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学家在进行直播活动。通过近些年来的努力,这些专业人士在Twitch上成功建立起了专注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社区。一直以来,对于这些专业人士要如何在Twitch上活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不过,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边玩游戏边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来帮助他人的。例如,先玩一些同心理健康有关的游戏,再找机会将讨论引入主题。还有一部分人会采用心理治疗访谈形式,在直播中回答其他主播或观众的问题,不过这类直播并不多见。

以此为例,在下面这段视频中,备受争议的主播Félix “xQc” Lengyel在一位精神病专家的引导下与观众分享了自己脆弱的个人经历,其中包括了他与父亲的关系、影响他至今的往事等等。人们会被此类直播吸引也不足为奇,毕竟观众能从中看到参与者的脆弱一面,这在日常生活中可不常见。

数十年来,人们一直钟情于此类“节目”。例如Phil McGraw制作的节目《Dr.Phil》。2002年,在奥普拉-温弗瑞的哈波工作室支持下,被宣传是一位真正医生的临床心理学博士Phil McGraw制作了这一节目。《Dr.Phil》的每期节目都围绕例如“不听话的问题儿童们”这样的一个主题展开。McGraw经常在节目中讨论有关药品成瘾、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多年来,McGraw和他的节目都饱受争议,有批评者批评他通过节目剥削那些寻求帮助的弱势群体,甚至还有人为此提起诉讼,但这一切并未削弱他在那些仍在使用有线电视的年长观众中的影响力。总的来说,他的节目深刻影响了心理健康访谈以及人们在娱乐环境下看待心理健康话题的态度。

无论怎样,我们都需要承认,Twitch上的这一类直播也是心理健康话题在娱乐环境中的产物。但与《Dr. Phil》相比,Twitch上的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直播都被主播和专家们认为是积极的,这与前者以及在此之前的《Dr. Drew Pinksky》对寻求帮助者的潜在剥削截然不同。

非营利性组织Jed基金会的医疗总监Nance Roy博士在接受Polygon采访时表示,Twitch上的心理健康直播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或许他们试着通过直播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但主播们也需要注意,在如此多观众面前进行直播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透过《Dr.Phill》和其他心理健康真人秀所展现出的另一种值得担忧的风险是,许多参加节目的人都已走投无路,他们认为参加节目是自己唯一负担得起或有机会接受心理治疗的方式。这样的想法并非杞人忧天。实际上,美国严重缺乏心理健康相关的医疗资源,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一情况尤为严重。无论是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拮据还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原因,现在在美国有相当数量的人无法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同时,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人对心理治疗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Twitch上的心理健康主播和专家正试着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人来缩小这种差距。比如“Take It”,这是一个以加深游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为手段,引导人们支持“游戏中的心理健康”的组织。“Take It”做了许多事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为各项会议提供“AFK室”——一个“安静的、辅助性质的”心理健康室,来帮助与会人员放松并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有关的信息。“Take It”还组织了一个大使计划,向心理健康主播们提供鼓励和支持,同时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主题培训并组织有关研究。

“许多人不知道热线的存在,”Dunlap说,她所提到的“热线”指的是为那些有需要的人开放的24小时咨询电话,“那些人不知道全国心理健康联盟每周在其网络研讨会上公开的免费群组,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险……也不知道被我们这些专家挂在嘴边的LPC、LMFT、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等术语之间有何区别。”

她继续说道:“我所认识的为此做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日以继往不断地揭开心理疾病的神秘面纱,帮助实现对心理疾病的去污名化,然后建立起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大家理解、支持这些患者而不是歧视他们的人。”

Dunlap是Take It的一位社区经理,她与临床心理学家Raffael Boccamazzo博士共事。“Take It是第一个专注于游戏行业心理健康的非营利组织,” Boccamazzo告诉Polygon,“我们组织了许多心理健康研讨会,并同游戏公司就健康政策以及游戏中的心理健康内容表现提供咨询。我们也计划推出一些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直播。”

另一些像Ryan Earl博士(他在Twitch上以“Dr.Mick”为人熟知)和Alok Kanojia博士(他在Twitch上自称为“Dr.K”)这样的专家在Twitch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直播形式。Earl告诉Polygon,他注意到很多主播在直播中面对观众的倾诉都会不大适应。观众会对直播建立起依恋,从而对主播产生一种单向的熟悉感,有时他们会在这种感情驱使下做出一些越界的事。这正是Earl开始直播的原因:他发现了Twitch上一种无法被满足的需求,而他本人接受过专业训练,有能力向这些人提供帮助。

“观众们在直播中见到的是像我这样形象颠覆职业传统,又能回答他们问题的心理治疗师。”Earl说道,他一脸轻松,长发被压在反戴的棒球帽下,看上去同一般的Twitch主播无异。

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会在直播中讨论心理健康话题,新泽西理工学院社会互动实验室教授Wohn博士正在研究这一新趋势。“显然,绝大多数主播都不是心理健康专家。”Wohn说。但一些主播认为自己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毕竟类似情况正发生得越加频繁。

从理论上讲,那些有执业资格的主播更适合在直播中讨论心理健康话题,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照以及所接受的培训,这些人更要注意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像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病学会这样的组织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例如,美国精神病协会规定,执业医师不得向“未完成心理测试”的人提供专业意见。这意味着像Earl和Kanojia这样的专业人士不能在直播时回答某些问题,以免自己的回答被过度解读为个人意见、建议或诊断结果。在绝大多数Twitch心理健康主播的个人资料上都有一份公告,公告中会提醒观众他们并非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他们也不能就有关问题提供任何的建议。他们的直播并非正规心理治疗的替代品,而更像是一种鼓励人们前去寻求正规治疗的补充。

但是,这些在传统环境下所制定的指导原则已不合时宜,它在回答“如何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诊疗”这一问题时留下了许多灰色地带。一切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据美国心理学会实践转型和质量高级主管Lynn Bufka博士所言,在2020年,美国心理学会四分之三的会员的诊疗活动转移到了线上。

“有相当数量的专家和机构在致力于解决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的职业道德问题,”Bufka告诉Polygon。“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位执业专家,保护病人都是我的首要使命。”

一些专家认为从业人员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不够快。“绝大多数临床医师都不知道Twitch是什么,更不要提Discord了,”Dunlap说。“还有大量心理学家至今仍认为电子游戏就是打枪,并坚信电子游戏会使人变得暴力并上瘾。”

“现在的心理健康服务实在是太陈旧、太慢并且太贵了,”Kanojia在邮件中告诉Polygon。“年轻人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并且极度缺乏有关的心理健康服务。我们为那些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被传统心理健康服务所忽视且看不到前途的年轻人们服务。我们并非他们的父母或保险公司,更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

作为Twitch上最知名的心理健康主播之一,Kanojia在Twitch上向数千位观众做“心理治疗式”的直播——尽管他向观众一再表示这并非正规的心理治疗。在他的直播中,时常会有其他Twitch人气主播或知名人士出面,与他一起谈谈他们的心理健康或个人生活。

一些Kanojia的直播因为太接近心理治疗而被人批评。2021年,NPR报道了一个案例,Kanojia在他的一期心理访谈直播中对参与访谈的知名魔兽世界主播,电竞选手Byron Bernstein进行了精神分析治疗,在直播中,他对Bernstein说到:“或许你患上了抑郁症,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我认为导致出现你身上问题的原因是你的生活太空虚了,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Bernstein在大众面前同心理问题斗争了多年,并时常在他自己的直播间里与观众探讨有关的问题。2020年7月,年仅31岁的他自杀身亡。NPR报道说,在他死后,他与Kanojia之间的访谈得到了“许多关注”。

Bernstein自杀后,Kanojia在直播中就这件事专门做了讨论。在直播开始前,他用多个免责声明向观众强调,他的直播并非正规心理治疗的替代品。

“我们的底线是,直播时不能谈及具体的医疗建议——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意见”Kanojia在邮件中向Polygon如此介绍他的访谈,“如果一个人想要在直播中谈论自己的诊断或医疗建议,那将会对其他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最后,虽然我们有着多种政策来保护直播的每一位参与者,但我们毕竟还是人,我们是尽力通过心理健康相关的对话来帮助其他的人。只要能让观众理解到无论是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总有出路,他们并不孤单,我们也与他们一样在同生活抗争,那一切都将截然不同。”

他继续说道:“伴随着科技进步,总有新的风险会产生。”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由于他们无法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深入诊疗,这几位心理健康主播及他们的频道都不应被当作是正规心理治疗的替代品。但在如今的美国,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医生的看护。许多观众都将心理健康直播当成是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唯一机会,鉴于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想法或许是正确的。

“我非常确信,假如心理治疗的费用更加低廉、更容易被人们接触到,并且社会上也减少对心理治疗污名化,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在Twitch上看到如此多的心理健康直播,”Dunlap说,“人们将不再需要把娱乐场所当成是管理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的诊所。”

接受心理治疗师的远程诊疗与观看“心理治疗师式”直播,两种行为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前者是正规的治疗,而后者不是。但是,“心理治疗师”的名号确实赋予了主播们相当程度的影响力,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所言所行不由地会触及灰色地带。此外,由专家们主持的远程诊疗群组同由“心理治疗师”们组织的Discord频道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模糊。医学专家们对于像Tiktok和Twitch这样在人们之间广泛传播医疗知识的新兴事物缺乏了解。其中蕴含的错误信息可能会致人们于险境;在错误指导建议下行动的人可能会白忙一场,甚至因此受到伤害。

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上述情况有所改观,但传统心理健康界在面对现代从业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时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心理健康诊疗的现状是如此严峻,以至于Twitch要被当成是接触他人、帮助他人的平台。现在,专家们正为了解决在这一新常态下出现的问题而不懈努力,但这也警示我们,有一个更急迫、影响更广泛的系统性问题有待解决:即如何推动深入的医疗系统改革,建立起人人可负担的心理健康诊疗体系?